走进美丽新疆丨八方游客打卡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见证新疆沧桑巨变
天山网-新疆日报讯(记者孙芳婷报道)当进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时,池亚光被眼前巨大的红色荧幕瞬间击中,几个鎏金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。“一下子就热血沸腾了!”池亚光激动地对身边的朋友说。
10月1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开放首日,便成了全国各地游客的打卡地。来自海南的池亚光随着人群步入展馆,目光所及,处处是喜庆的红色元素,耳边不时传来游客们的惊叹声,空气中都弥漫着振奋人心的氛围。
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内,游客正在仔细观展。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孙芳婷摄
展区分为“万方乐奏换新天”“潮涌天山展宏图”“美丽新疆铸辉煌”3个部分,占地5500余平方米,汇集1600余幅图片、1400余件实物模型、150多个多媒体视频和场景还原,共同诉说着新疆70年的沧桑变化。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,池亚光认真地聆听着,了解着新疆的发展。
在时光“传送机”展墙前,池亚光轻轻翻动着32组新旧对比影像。眼前的画面从70年前的土坯房、尘土飞扬的小路,切换成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四通八达的柏油公路。“太震撼了!”他不禁感叹,“这哪是照片,分明是新疆一步步发展进步的脚印。”
直到闭馆,池亚光才发觉,自己已经在展馆参观了3个多小时,手机也存满了照片,“我计划来新疆旅游之前,就从新闻联播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参观过,所以我也第一时间预约前来打卡,看完后感觉真的不虚此行。”
池亚光感慨道:“整个展区层层递进,让我看到了今天新疆所取得的成绩,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关怀,以及全国各地的支援,最关键是新疆各族人民同心协力,担当作为,才取得了这些让人震撼的成就。”
游客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屏幕前合影。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孙芳婷摄
展馆另一角,一个稚嫩的声音让人不禁侧目。“妈妈,这是习爷爷,我认识他。”看到照片中的习近平总书记,8岁的彤彤兴奋地喊道,刘正祥笑着告诉孙女:“习爷爷前段时间也来这里参观过呢,今天带你也看看。”
77岁的刘正祥从山东来新疆游玩,43年前,他因出差去过一趟阿勒泰地区,43年后,再次来到新疆,刘正祥不断感慨道:“新疆发展得真快啊!”
在展示棉花收割场景的大屏幕前,刘正祥停下了脚步。一边是黑白影像里农民背着布袋子弯腰人工拾棉的场景;另一边则是一台台采棉机穿梭在天山南北的广阔棉田里,将雪白棉朵精准采收、压缩打包,昔日“弯腰拾花”的劳作场景一去不复返。刘正祥指着屏幕,耐心地给孙女讲解:“以前收棉花全靠手,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;现在有了机器,又快又省力,这就是新疆科技发展的力量。”
“这个展览就是一部在党的关怀下,新疆各族人民的奋斗史。”刘正祥动容地说,“新疆的70年发展历程,也是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的一个缩影。”
天色渐暗,晚霞的余晖还未散尽,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外墙被点亮,巨大的红色底幕上,金色的“70”字样熠熠生辉,在夜色中格外醒目,引得人群纷纷驻足,一股暖流在每个人心中涌动。
不远处的乌鲁木齐文化公园里,随着一枚礼花在空中开放,金色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夜幕。“家国共此时 光焰耀天山”大型焰火燃放活动,在八方游客的惊叹声中拉开帷幕。
10月1日,“家国共此时 光焰耀天山”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现场,八方游客用手机记录美好。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孙芳婷摄
池亚光站在人群中,高高地举起手机,用镜头不断地捕捉绚烂的烟花。不远处,刘正祥牵着孙女的手,看着不同形态的烟花,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。
十几分钟的烟花秀很快结束,人群中响起了一阵自发的掌声,这掌声比烟花的绽放来得更温暖,在夜空中久久回荡。夜色渐浓,文化中心的灯光和人们脸上的笑容,让这个夜晚显得格外温暖明亮。